FSR 技术原理
FidelityFX-FSR 1.0(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)是 AMD 开源的超分算法,这个算法不像 NVIDIA 的大力水手(DLSS)使用了机器学习算法,总体来说是对边缘进行锐化后的图像放大思想,效果上没有非常逆天,但是扩展性高,适用于各种显卡平台,且开销低 1(这篇文章里说用到 17 = 12 + 5 次采样)
上采样跟下采样
- 上采样:原先有一张小尺寸的纹理,然后我们将这个纹理放大到大尺寸中,然后使用采样方法(例如双线线性插值)进行填充。
- 下采样:原先有一张大尺寸的纹理,然后将这个纹理缩小到一个小尺寸中。
FSR 流程跟简介
AMD 官方文档 2 给出了几个缩放比例,以及对应分辨率超分后得到的输出分辨率,缩放比例越多,性能提升越多,但同时画质会有所降低,如下图所示:
FSR 管线
AMD 官方文档中给出了 FSR 使用前提:
- 进行 FSR 之前,图像必须已经是做过抗锯齿后的,因此 FSR 必须在 TAA,MSAA, Tone maping 后面。
- 图像中的像素值必须是标准化的,像素值范围在 [0-1]
- 渲染得到的图像必须要要使用负的 Mip 修正来增加图像细节
- 图像没有噪声
下图是官方给的 FSR 的管线图:
超分前,渲染分辨率是比较小的,因此渲染时会使用比较高级别的 mipmap 贴图,因此为了提高图像细节,可以根据超分比例增加 mipmap 偏移),下面是对应缩放比例下 MIP bias 偏移值对照表。
$MIP bias = -\log2(ScaleFactor)$
FSR 代码组成
FSR 代码很简单,主要包含 一个 Shader 文件以及两个 C++/Shader 用到的 .h 头文件
DX12 下的实现
可以下载 FidelityFX-FSR 源码,按照文档安装环境 CMake 后,执行对应的批处理,生成对应的 DX12 或者 Vulkan(需要安装 Vulkan DK) 工程,然后点击对应的工程编译生成示例工程,官方工程里是在 TAA,Tone mapping 之后增加一个 FSR 流程,然后使用 Compute Shader 来做超采。
// FidelityFX-FSR\sample\src\DX12\SampleRenderer.cpp
void SampleRenderer::OnRender(int displayWidth, int displayHeight,
State *pState, SwapChain *pSwapChain)
{
// TAA
// Tone mapping
m_FSR.Upscale(pCmdLst2, displayWidth, displayHeight, pState,
&m_ConstantBufferRing, hdr);
}
m_FSR 创建的时候会加载 FSR_Pass.hlsl 并编译 Shader,这里会传入 Shader 编译用到的宏定义,以及指定线程组中的线程数量。
// 使用时记得引用 FSR 给的头文件,这里包含一些数据格式
// 以及用来计算 uniform 常量的函数 FsrEasuCon
#include "ffx_a.h"
#include "ffx_fsr1.h"
// FidelityFX-FSR\sample\src\DX12\FSR_Filter.cpp
void FSR_Filter::OnCreate()
{
defines["SAMPLE_RCAS"] = "0";
defines["SAMPLE_EASU"] = "1";
m_easu.OnCreate(pDevice, pResourceViewHeaps, "FSR_Pass.hlsl", "mainCS", 1, 1,
64, 1, 1, &defines, 1, &sd);
// NVIDA 中调度的基本单位 warp 大小是 32 个线程
// AMD 中调度的基本单位 warefront 大小是 64 个线程
// 因此这里采用了 64 的倍数
// cs 代码中每个线程组创建 64 * 1 * 1 线程
// m_easu.OnCreate 函数调用会定义如下三个宏,在 FSR_Pass.hlsl 中会用到
// defines["WIDTH" ] = std::to_string(params.dwWidth);
// defines["HEIGHT"] = std::to_string(params.dwHeight);
// defines["DEPTH" ] = std::to_string(params.dwDepth);
defines["SAMPLE_EASU"] = "0";
defines["SAMPLE_RCAS"] = "1";
// cs 代码中每个线程组创建 64 * 1 * 1 线程
m_rcas.OnCreate(pDevice, pResourceViewHeaps, "FSR_Pass.hlsl", "mainCS", 1, 1,
64, 1, 1, &defines, 1, &sd);
}
每帧渲染时 FSR 更新分为三个步骤:
- FsrEasuCon:计算 FSR 用到的常数 uniform,用于计算像素点对应超采前像素位置信息
- EASU:调用 easu Compute Shader 进行上采样
- RCAS:调用 rcas Compute Shader 进行锐化操作
struct FSRConstants
{
XMUINT4 Const0;
XMUINT4 Const1;
XMUINT4 Const2;
XMUINT4 Const3;
XMUINT4 Sample;
};
void FSR_Filter::Upscale(ID3D12GraphicsCommandList* pCommandList, int displayWidth,
int displayHeight, State* pState, DynamicBufferRing* pConstantBufferRing,
bool hdr)
{
/// Step 1:
FsrEasuCon(reinterpret_cast<AU1*>(&consts.Const0),
reinterpret_cast<AU1*>(&consts.Const1),
reinterpret_cast<AU1*>(&consts.Const2),
reinterpret_cast<AU1*>(&consts.Const3),
static_cast<AF1>(pState->renderWidth),
static_cast<AF1>(pState->renderHeight),
static_cast<AF1>(pState->renderWidth),
static_cast<AF1>(pState->renderHeight),
(AF1)displayWidth, (AF1)displayHeight);
/// 将超采图像按照 16 * 16 大小分割成若干个线程组
/// 超采后分辨率 1920 * 1080 会对应创建 120 * 68 个 compute shader 线程组
static const int threadGroupWorkRegionDim = 16;
int dispatchX = (displayWidth + (threadGroupWorkRegionDim - 1)) /
threadGroupWorkRegionDim;
int dispatchY = (displayHeight + (threadGroupWorkRegionDim - 1)) /
threadGroupWorkRegionDim;
/// Step 2:
m_easu.Draw(pCommandList, cbHandle, &m_intermediaryUav, &m_inputTextureSrv,
dispatchX, dispatchY, 1);
/// Step 3:
m_rcas.Draw(pCommandList, cbHandle, &m_outputTextureUav, &m_intermediarySrv,
dispatchX, dispatchY, 1);
}
FSR 中对图片处理的切割如下图所示,将超分图像按照 16 * 16 切分成块,每个线程组处理一块,然后在 CS 中将 16 * 16 的块切分成 8 * 8 的小块,对应 8 * 8 个线程,每个线程处理 4 个像素,如下图紫色框所示:
// FidelityFX-FSR\sample\src\DX12\FSR_Pass.hlsl
// 每个线程组中对应的线程数量是:64 * 1 * 1
[numthreads(WIDTH, HEIGHT, DEPTH)]
void mainCS(uint3 LocalThreadId : SV_GroupThreadID, uint3 WorkGroupId : SV_GroupID,
uint3 Dtid : SV_DispatchThreadID)
{
// 根据线程组 WorkGroupId 我们可以知道当前处理的切片编号(例如上图右边 粉红色区域 (2, 1) )
// 根据线程 LocalThreadId 我们可以知道当前处理的是左上角 8 * 8 中的像素编号
// (例如上图 A 区域中的紫色像素 (3, 2) )
AU2 gxy = ARmp8x8(LocalThreadId.x) + AU2(WorkGroupId.x << 4u, WorkGroupId.y << 4u);
/// A 区域
CurrFilter(gxy);
/// B 区域
gxy.x += 8u;
CurrFilter(gxy);
/// C 区域
gxy.y += 8u;
CurrFilter(gxy);
/// D 区域
gxy.x -= 8u;
CurrFilter(gxy);
}
void CurrFilter(AU2 pos)
{
#if SAMPLE_EASU
AH3 c;
FsrEasuH(c, pos, Const0, Const1, Const2, Const3);
if( Sample.x == 1 )
c *= c;
imageStore(OutputTexture, ASU2(pos), AH4(c, 1));
#endif
#if SAMPLE_RCAS
AH3 c;
FsrRcasH(c.r, c.g, c.b, pos, Const0);
if( Sample.x == 1 )
c *= c;
imageStore(OutputTexture, ASU2(pos), AH4(c, 1));
#endif
}
FSR 超分部分
FSR 超分部分包含两个部分,上采样(EASU)+ 锐化(RCAS),接下来对这几部分做详细分析。
EASU(Edge Adaptive Spatial Upsamping)
首先我们看下使用双线性插值来做图像放大的效果,下面是一张 128 * 128 的图片,我们将其放大 2 倍。
可以看到,图像出现了模糊,主要是因为边缘部分的像素出现了锯齿,因此在放大图像的过程中,需要对边缘部分进行特殊处理。
边缘跟非边缘的上采样
使用 EASU 进行上采样,对图像进行放大时,放大后的像素有两种情况
- 非边缘:如果是非边缘,则对于放大后的像素点 $P$,在原图对应像素点 $Q$,则 $Q$ 附近的像素灰度应该非常接近,此时只需要对 $Q$ 周围的像素进行加权平均即可:
$$
f(P) = \frac{\sum_i f(Q_i)\omega_i}{\sum_i \omega_i} \tag{1}
$$
- $f(x)$: 采样像素 x 点的灰度值
- $\omega_i$: 为权重(正数)
- 边缘:如果此时像素点 $P$ 为边缘时,如果按照公式 (1) 处理,则边缘就会变模糊,因此根据边缘锐化的思路,对边缘进行上采样为:
$$
f(P) = f(Q) + \lambda F(Q) \tag{2}
$$
- $F(Q)$: 为高频滤波器,用来提取边缘信息
- $\lambda$: 为缩放因子
例如:4 邻域的 拉普拉斯算子 就是一个常用的高频滤波器(图像边缘处的像素变化大,也就是高频数据)
使用算子后得到:
$$
F(Q)=|4f(Q_{x,y}) - f(Q_{x-1, y}) - f(Q_{x+1, y}) - f(Q_{x,y-1}) - f(Q_{x, y+1})| \tag{3}
$$
如果 $Q_{x,y}$ 周围像素的灰度值变化越小(低频,非边缘),则 $F(Q)$ 越小,灰度值变化越大(高频,边缘)则 $F(Q)$ 越大。其实本质上还是加权法,只是权重有负数(为了计算像素之间的差值)。
因此可以将边缘跟非边缘的计算方法统一成一个表达式:
$$
f(P) = \frac{\sum_i f(Q_i)H(Q_i)}{\sum_i H(Q_i)} \tag{4}
$$
$H(Q_i)$: 权重计算公式,而且应该满足当 Q 点为非边缘时,权重为正数,Q 点为边缘时,$H(Q_i)$ 中会包含负的权重,用来计算高频滤波器,因此接下来就是要找到满足这样条件的权重计算公式。
Lanczos2 函数
EASU 引入了 Lanczos 函数:
$$
L(x) = \frac{asin(\pi x)sin(\frac{\pi x}{a})}{\pi^2 x^2}, x \in [-a, a] \tag{5}
$$
当 $a = 2$ 时,通常将其成为 Lanczons2 函数, EASU 就是基于 Lanczos2 函数作为基础处理的,它的图像如下图所示。
Lanczons2 函数的值在 $x\in [0,1]$ 时函数值大于 0,$x \in [1, 2]$ 部分,函数值小于 0。但是函数包含了三角函数,在 Shader 中效率不高,因此 EASU 用多项式来拟合公式 (5)。
$$
L(x) = \left[\frac{25}{16}\left( \frac{2}{5} x^2 - 1 \right)^2 - \left( \frac{25}{16} - 1 \right) \right](\omega x^2 - 1)^2 \tag{6}
$$
其中 $\omega$ 参数可以用来控制函数在 $x \in [1, 2]$ 部分的值,下面是 $w$ 从 0 变化到 0.5 过程中的函数图像
拖拽紫色的拖拽点,可以改变 $\omega$ 的值,点击右下角 desmos 可以跳转对应的公式编辑器。
边缘特征
图像中的边缘,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:
EASU 主要是解决阶梯状边缘,因此特征约接近阶梯状边缘,对应的 $\omega$ 应该越小,即当 $x \in [1,2]$ 时 $L(x)$ 返回的权重小于 0,同时对应像素 $Q$ 计算上下左右方向上的像素点,定义特征 $F$ 的计算公式(这里 $f(x)$ 获得做过灰度化处理后的颜色值):
// Simplest multi-channel approximate luma possible (luma times 2, in 2 FMA/MAD).
float l = b * 0.5 + r * 0.5 + g;
$$
\begin{aligned}
F &= (FX^2 + FY^2) \
FX &= \frac{ |f-d| }{ max(|f-e|, |e-d|) } = \frac{|f(Q_{x+1,y})-f(Q_{x-1,y})|}{max \left( |f(Q_{x,y}) - f(Q_{x-1,y})|, |f(Q_{x+1,y}) - f(Q_{x,y})| \right) } \
FX &= \frac{ |i-b| }{ max(|i-e|, |e-b|) } = \frac{|f(Q_{x,y-1})-f(Q_{x,y+1})|}{max \left( |f(Q_{x,y+1}) - f(Q_{x,y})|, |f(Q_{x,y}) - f(Q_{x,y-1})| \right) }
\end{aligned} \tag{7}
$$
EASU 最后还对 $FX2$、$FY2$ 的值做了限制,将其限制在 $[0,1]$ 范围内
A_STATIC AF1 ASatF1(AF1 a){return AMinF1(1.0f,AMaxF1(0.0f,a));}
lenX=ASatF1(abs(dirX)*lenX);
最后将 $F$ 的值归一化后,得到 $Feature$ 的计算公式:
$$
Feature = \left( \frac{F}{2} \right)^2 \tag{8}
$$
当像素是边缘的时候,$Feature$ 的值越大,接近 1,反之则越小,趋近于 0
边缘特征 $Feature$ 跟变量 $\omega$
前面我们已经找到了区分边缘的特征值 $Feature$,以及可以通过 $\omega$ 调整区间 $[1,2]$ 取值范围的拟合曲线了(公式 6),接下来就是要建立 $Feature$ 跟 $\omega$ 之间的联系。
公式 6 中的函数 $L(x), x \in [-2,2]$ 是关于 $y$ 轴对称的,因此这里只分析正半轴(事实上,EASU 里也只用到了正半轴),在正半轴上 $L(x)$ 有三个根:$x=1;x=2;x=\frac{ 1 }{ \sqrt {\omega} }, (\omega > 0)$。
当 $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 \in [1,2]$ 时($\omega \in [\frac{1}{4}, 1]$),区间 $[1, 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]$ 中有一个极小值 $m$。
- $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 \rightarrow 1$ : $m \rightarrow 0$
- $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 \rightarrow 2$ : $m \rightarrow -\frac{2187}{16483}$
注意到当 $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 \in [1,2]$ 时, $x \in [ 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, 2]$ 区间出现了一个 负的 Lobe 部分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EASU 进行了截断,只取 $x \in [0, 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]$ 区间。
因此可以通过改变 $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$ 的值来控制 $[1, 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]$ 区间里负值的大小(用来做公式 4 中的负权重)。
$$
\omega = 1 - \frac{3}{4}Feature \tag{9}
$$
但是由于 $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$ 在趋近于 $1$ 时,负权重不够,会导致边缘信息识别不够,因此 EASU 将 $\frac{1}{ \sqrt{\omega} }$ 的范围限定在 $[\sqrt{2}, 2]$,因此 $\omega \in [\frac{1}{4}, \frac{1}{2}]$,得出新的线性关系:
$$
\omega = \frac{1}{2} - \frac{1}{4}Feature \tag{10}
$$
下面是拟合曲线根据 $Feature$ 变化图像:
ESAU 同时限定了 $x$ 的范围为 $x \in [0, \frac{1}{\sqrt{\omega}} ]$,即 $x = min(x, \frac{1}{\sqrt{\omega}} )$
$Feature$ 获得
EASU 计算 $Q$ 点特征时,因为最终算出来的 $Q$ 不一定是整数,因此采用的是采样像素点 $Q$ 周围 12 个像素的值来计算,首先 EASU 进行 12 次采样,分别获取像素 $Q$ 周围点的像素值:
- 上图中的 $f$ 是对应超采前的像素点 $Q$
- 每次使用 Gather4 指令批量采样 4 个像素点中的一个通道,例如浅绿色框采样的顺序是 ijfe,因为像素有三个通道 RGB,因此最终是 4 * 3 次采样(z 表示多余的像素,计算时不会用到)。
然后,计算特征时,分四组分别计算出 4 个 $Feature$
然后再使用双线性插值得到最终 $Feature$,如下图所示 $O = floor(Q)$,$u$、$v$ 则是 $Q$ 到 $O$ 的偏移。
$$
Feature = (1-u)(1-v)f_1 + u(1-v)f_2 + uvf_3 + (1-u)vf_4 \tag{11}
$$
梯度
计算 $Feature$ 的同时,EASU 还计算了 $Q$ 点的像素灰度变化的梯度(灰度值变化最快的方向),同样也是分 4 组计算梯度,最后双线性插值得出最终的梯度向量。
$$
\begin{aligned}
D_x &= f - d = f(Q_{x+1, y}) - f(Q_{x-1, y}) \
D_y &= i - b = f(Q_{x, y+1}) - f(Q_{x, y-1})
\end{aligned} \tag{12}
$$
$\vec{D} = (cos\theta, sin\theta)$,其中 $\theta$ 是梯度向量角度
采样颜色值
到这里我们得到了像素 $Q$ 的梯度,以及 $Feature$,然后分别对 $Q$ 周围的 12 个采样点,按照梯度角度进行旋转(这部分是个人理解,希望有大佬能指点一下,因为边缘不一定是水平方向上的边缘,会按照梯度来,但是我们可以按照梯度旋转后,将边缘旋转到阶梯状边缘,EASU 这里选择的是旋转采样核)。
上图展示的 $\vec{D} = (cos45 ^{\circ}, sin45 ^{\circ})$ (红色箭头)下的情况,注意 $x$、$y$ 轴的正方向,旋转是按照向量原点,顺时针旋转 $\theta$ 角度。
如上图,采样点 $b$ 跟 $Q$ 之间的向量 $\vec{QB}$ 按照梯度旋转:
$$
\begin{aligned}
x_r &= x_{QB} * cos\theta + y_{QB} * sin \theta \
y_r &= -x_{QB} * sin \theta + y_{QB} * cos \theta
\end{aligned} \tag{13}
$$
旋转完毕后, 采样核不再是中心对称了,因此 EASU 定义了一个将旋转向量根据 梯度 和 边缘特征 进行缩放的公式:
$$
\begin{aligned}
Stretch &= \frac{ 1 }{ max(|sin\theta|, |cos\theta|) } \
S_x &= 1 + (Stretch - 1) * Feature \
S_y &= 1 - 0.5 * Feature
\end{aligned} \tag{14}
$$
然后得出 $QB$ 旋转缩放后向量坐标:
$$
\begin{aligned}
S_{xb} = x_r * S_x \
S_{yb} = y_r * S_y \
\end{aligned} \tag{15}
$$
最后求出向量的模:
$$
d_b = min( \sqrt{S_{xb}^2 + S_{yb}^2}, \frac{ 1 }{ \sqrt{\omega} } ) \tag{16}
$$
将得出的 $d_b$ 带入到公式 6,求出 $b$ 像素点的权重值
这里使用了采样点 $Q_i$ 到 $Q$ 的欧式距离来应用之前的权重公式
$$
L(x) = \left[\frac{25}{16}\left( \frac{2}{5} x^2 - 1 \right)^2 - \left( \frac{25}{16} - 1 \right) \right](\omega x^2 - 1)^2 \tag{6}
$$
其他像素点依次按照这样的方法求出对应像素的权重值,最后利用公式 4,即可求出上采样 $P$ 点的像素值。
$$
f(P) = \frac{\sum_i f(Q_i)H(Q_i)}{\sum_i H(Q_i)} \tag{4}
$$
EASU 里最后会对求出的颜色做限制,限制颜色的最大最小值只能在这 12 个采样点颜色之间,据说可以减少 ringing 效果。
/// aw 是公式 4 的分子
/// ac 是公式 4 的分母的倒数
/// min4 max4 是 12 个采样点的最小最大颜色值(RGB)
pix=min(max4,max(min4,aC*AF3_(ARcpF1(aW))));
总结
总结一下,EASU 阶段其实就是根据像素灰度,计算得到 $Feature$,然后得到 $\omega$,用来调整拟合曲线的窗口
- 当像素越接近边缘像素时:拟合函数返回负权重,用来提取边缘,锐化效果强
- 当像素越接近非边缘像素时:拟合函数返回正数,用来平滑非边缘像素
RCAS(Robust Contrast Adaptive Sharpening)
上采样结束后,FSR 最后对上采样得到的图像进行一次 RCAS (在 CAS 基础进行改进)的锐化处理,将边缘的信息进一步强化,RCAS 其实是拉普拉斯算子的变种:
则最后像素 $P$ 按照上面的算子进行加权计算即可:
$$
F(P) = \frac{ f(P) + w * ( f(P_{x-1,y}) + f(P_{x+1,y}) + f(P_{x,y-1}) + f(P_{x,y+1}) ) }{4\omega + 1} \tag{17}
$$
这里需要从已经超分后的图像上进行采样颜色,需要采样 5 个点的像素值
对于 $\omega$ 权重,RCAS 计算方法是获取像素 $P$ 点周围四个像素的值来计算,先求出这 5 个像素的最大值 MAX,最小值 MIN,这里也是用到是颜色值来计算。
$$
\omega = max \left( -\frac{Min}{4Max}, \frac{ 1-Max }{ 4Min - 4 } \right) * Scale \tag{18}
$$
$Scale$ 为采样之后分辨率跟原分辨率的比值。
RCAS 中为了确保 $\omega$ 为负数,最后对 $\omega$ 做了限制:
$$
\omega = max \left( -\left(\frac{1}{4} - \frac{1}{16} \right), min (\omega, 0) \right)
$$
对于每个通道 $RGB$ 都计算一次对应的 $w_R$、$w_G$、 $w_B$
原图 | 双线性插值 | FSR |
---|---|---|
下面是 双线性插值 跟 FSR 的对比效果:
这里写了个 python 版的 FSR 来测试对比结果。
后续
FSR 1.0
EASU 阶段采样 12 像素,耗时比较多,KM 上介绍了一个种 5-Tap 4 的 Lanczos2 的卷积,可以减少 EASU 阶段的开销,当然效果上也会有一些些打折。
FSR 2.0
FSR 2.0 增加了时域上的缩放算法,会使用上一帧的数据, FSR 2.0 效果更细腻,自带 TSAA,但是开销非常大,建议在 PC 平台上使用 FSR 2.0,设备推荐使用 FSR 1.0,后续会研究下 FSR 2.0。